第一次到訪韓國是十三年前的初夏,那時「韓流」仍未成氣候,我對韓國料理的認知只有韓式燒烤和泡菜。五天的韓國旅行團除了玩盡韓國兩大樂園、獨家入住茂朱渡假村的 Hotel Tirol 和參觀馬耳山石塔外,頭號賣點是全港首創品嚐共有三十八道精緻小吃的傳統韓國皇帝餐。饞嘴的我對韓國皇帝餐充滿期待,步入餐廳的大型廂房看見滿桌佳餚甚感興奮,可惜仍逃不過馬虎旅行團餐的魔咒,華麗盛宴只是虛有其表。在云云小菜中,只有那小巧的南瓜煎餅最為美味。雖然皇帝餐令人失望,此行卻是個愉快之旅,讓我對韓國這個美麗自然的國家另眼相看,慢慢開始對韓風產生興趣。
念念不忘南瓜煎餅,總是猜不透如何能以薄薄一層既似煎蛋又似煎餅的東西來包著南瓜片。直到早前於韓國觀光公社的英文版網站找到食譜,我才知道南瓜煎餅的製法非常簡單,反而要買到那貌似意大利青瓜和翠玉瓜混合體的韓國小南瓜才是困難之處。此瓜在尖沙咀金巴利街的韓國超級市場內有售,二十多圓一個實太昂貴,叫我 捨不得買來作實驗品。幸好「韓流」愈趨旺盛,除了電子產品,韓國農產品亦開始進駐市場,終於在奧海城二期的 Taste 超級市場內找到售價 $12.90 的韓國小南瓜 ( 韓國翠玉瓜 ) ,當然要買來試煮。
南瓜煎餅的材料有韓國小南瓜 1 個、雞蛋 2 隻、淨麵粉 4 湯匙、青蔥 1 棵、粗鹽、食油和麻油,另備生抽、香醋、開水與已炒香的芝麻作醬汁之用。
於南瓜片兩面各灑上一點粗鹽,醃約 10 至 15 分鐘以迫出瓜肉的水分。
在等待瓜片出水的時候,可先準備其他材料。把青蔥斜切成幼絲作煎餅的裝飾。用來佐吃煎餅的醬汁,以生抽、香醋和開水各 1 茶匙混合,再加入適量芝麻便成。
雞蛋打於大碗中,加入 1/4 茶匙粗鹽拂均備用。
用廚紙把南瓜片的水分索乾,逐一勻均地醮上一層薄麵粉,然後放進蛋汁中,切記醮粉時要把多餘的麵粉拍走,以免粉漿過厚和形成粉粒。
以中火燒熱平底鑊,加入1 湯匙食油和 1 茶匙麻油,逐一夾起南瓜片讓多餘的蛋汁滴走後,徐徐小心放進鑊中煎約 2 分鐘。
見底部煎至金黃,把瓜片反轉,再煎約 1 分 鐘的同時細心為每塊煎餅放上青蔥絲或灑上一點芝麻作裝飾。若有看過韓劇《大長今》、《食客》和《神的晚餐》,便會發現高級的韓國宮廷料理對餸菜的賣相非常講究,精緻得有如藝術品,即使是簡單小巧的南瓜煎餅也會成為廚師的畫布,放上紅辣椒粒與青辣椒絲砌成花朵模樣。要在短速的烹調時間內為鑊中的每塊煎餅加上細緻的裝飾,確實需要熟練的技巧和追求完美的誠意。今次的南瓜煎餅並非用來奉客,就簡單以菱形的青蔥絲來點綴,既美觀又能以蔥香來增添食味。
煎好的南瓜餅以廚紙吸去油份,細心以螺旋形漂亮地排於碟上,精心烹調的韓國南瓜煎可以上桌了。超甜的韓國南瓜配合微酸的醬油醋汁,好吃得停不了口!真慶幸自己沒有退而求其次選用本地翠玉瓜來入饌,兩者雖然質地相似,味道卻是天壤之別。南瓜煎餅的製法簡單,但愈簡單的菜餚卻愈考功夫,要小心控制火喉和瓜片醮蛋汁的份量,多作練習才能弄出美觀的煎餅。
南瓜煎餅超額完成,用剩的麵粉、蛋漿和蔥絲該如何是好呢?把它們丟掉實太浪費。剛巧家中有韓國泡菜,就試試用這些剩餘物資弄個環保泡菜煎餅吧!
先把1/4 個洋蔥和約 10 片韓國大白菜泡菜切成小粒,另備泡菜汁、生抽和麻油作調味。
將剛才弄南瓜煎餅剩下的 4 湯匙淨麵粉篩進那由 2 隻雞蛋和 1/4 茶匙粗鹽混合的蛋漿中,放入洋蔥粒、泡菜粒和蔥花,以 1 湯匙泡菜汁、1 湯匙生抽與 1/2 湯匙麻油調味,嗜辣者可多放 1 茶匙韓國辣椒粉,然後以义子拌勻。若覺得粉漿太稀,可多加麵粉,太稠則多添泡菜汁。
以中火於平底鑊燒熱一湯匙食油,緩緩舀入粉漿,一湯匙粉漿一個煎餅份量剛好。煎約 2 分鐘,反轉再煎 2 分鐘至金黃香脆,放於廚紙上吸油後便可上碟。
隨意試弄的泡菜煎餅成功登場,熱騰騰吃最滋味,醮一點醬油醋汁,能提昇食味同時減低膩滯感。
珍惜食物,花點心思盡用食材,引發美味新靈感。南瓜煎餅與泡菜煎餅是物盡其用的最佳小菜組合!
P.S. 以下是小妹十三年前初次邂逅南瓜煎餅時所吃的皇帝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